第220节(1/2)

劲的事情增多之后,却让他不得不细想这些从前被他刻意忽略的问题。

    逃难之前的方琼楼还只是一介普通书生,只会四书五经和吟诗作对。可在永平镇定居后,他却又展现出了一个书生绝对不会有的非凡能力。并且性情也变得和从前极为不同。

    而且……

    他突然想到了刚才丁鸿祯似乎还说了一句“我师兄弟二人与方兄乃是旧相识”。

    看着眼前笑容清朗的叶淮,一种他一直不愿意想也不敢想的想法瞬间从心底涌上脑海。

    眼前的方琼楼恐怕已经不是原来的方琼楼了。他的内里已经换了个芯子。

    就好比借尸还魂,扶乩神灵上身……

    他是仙人下凡!

    第137章 家道中落改造(56)

    而自以为窥探到事情真相的程临, 不由偷偷觑了叶淮一眼。见对方语笑晏晏地望着他,他的心脏顿时一紧。

    想想自己方琼楼相识的过程,再想想自己过去做的一切, 程临的心里晃过了些许慌乱。

    自己竟然把仙人当成了好用的工具人, 还让仙人帮他查案……

    天呐!他到底做了什么?

    内心一顿咆哮过后的程临很快便镇定下来了。反正事情都已经做了,现在再想这些也于事无补, 倒不如继续装傻。

    想着,他抿直了唇角, 佯装出和平时一样的镇定自持。

    叶淮并不知晓程临内心奇奇怪怪的脑补。看到程临瞪大的双目, 他还以为对方是猜出了什么, 正在为二师兄和鹿远的身份而感到惊讶。见对方的表情不多时又恢复镇定, 还以为他是秘而不宣, 想要帮忙保守秘密。

    于是乎,脑回路不在一条线上的两人,就在这中跨服聊天的情况下, 莫名地达成了某中默契。

    在这之后,程临便再也没有主动跟叶淮提起那三人的事。

    此事就此揭过。

    在武平寺的地下密道抓到戎狄将领的事不多时就传到了大魏圣上的耳朵里。

    大理寺少卿程临前些日子刚查出汴京城里闹得人心惶惶的诈尸案的背后主使, 如今又闹出这么一桩事。

    天子勃然大怒:“这些贼子野心不死都要爬到咱们的头上了, 你们竟然还妄想议和?朕绝不答应!”

    皇帝的态度十分坚决, 这让朝中一些主和派的老臣颇为头疼。不是他们非要议和, 而是实在是没办法了。打仗是最费银钱的, 大魏和戎狄交战多年,国库早就所剩无几。再加上打仗征兵,民间的青壮年都被抓壮丁,这人死得比生得还快。就算想继续打也没人了啊!

    就当一众人忧虑此事该如何是好之时,只听底下传来一句——

    “父皇息怒,儿臣虽也觉着这戎狄欺人太甚, 但是这不议和继续打仗……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已成为太子的贤王赵城拱手道:“依儿臣之见,不若先派使臣去戎狄那儿探探口风,究竟是继续打还是停战,等使臣看过之后再做定夺。”

    皇帝其实也知道战争继续这样下去会对大魏不利,但他身为一国之君自是不能说出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丧气话。太子的这番话无异于是给他一个下台阶。

    就见他面上装出一副犹豫的模样,随后似是不情不愿地叹了口气道:“太子说的不无道理。”

    见圣上这般说话,底下的墙头草大臣全都跟着一道儿附和。

    只听皇帝道:“那依太子之见,此番出使戎狄,谁最为合适?”

    太子正等着皇帝问这一句呢,闻言,忙说:“儿臣以为,大理寺少卿程临及司天监少监方琼楼可担此重任。”

    话音刚落,引起朝堂上下一片唏嘘。

    若说程临倒也就罢了,此案本来就是他查出来的,加之这小子又是程太尉的亲孙子,跟太子殿下关系又好,不看僧面看佛面。他去虽然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这方琼楼就不一样了。这司天监少监不就是一个闲差么?除了夜观星象还能干啥?让他出使戎狄难不成要给人戎狄大单于算卦吗?

    真不知道太子殿下怎么会选这样一个人去。

    皇帝听闻也是有些讶异。他似乎也没想到太子竟然会这般明目张胆地举荐自己手下的人。于是便问:“为何?”

    赵城声音朗朗,目光坦荡:“程临做事严谨周全,刚正不阿,遇事定会秉公处理不会欺上瞒下。方琼楼机敏聪慧,为人圆滑,行事方式恰好与程临互补。加之


    第220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