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2/2)

择了,照宣和说的做还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谢淳就更不要说了,只要是宣和说的,他极少有反对的。

    如今政令一下达,宣和便到处借了不少银子来,国库一下子就充盈了许多,这事还真是只有他去做。

    一般是商户对对官家多是防备忌惮的,只有宣和,平日里同他们打交道够多,身份又高,最重要的是他曾向买过户部的欠条。

    如今拿出银子的买“国债”的,与其说是信任朝廷不如说是信任他秦王。

    这样重的担子压在身上,宣和也并不是很担心。

    原书中那七年,本就是四年天灾三年人祸,四年天灾过去便是风调雨顺,若是慢慢休养生息或许还有活路,只是昔年天灾过去,不仅百姓穷,朝廷也穷,朝廷没有银子自然是要收税。

    遇刺同时还有流民匪患要处理,不但要银子还要要征兵,徭役一重,流民匪患更多了,简直是恶 Xi_ng 循环。

    到了第六年就开始有自立为王的了,镇南王府也是这时候趁乱说要同大雍划界而治,当时的镇南王,也就是谢汲的兄长,在镇南王府登基,改国号为南召,王府也成了南召皇宫。

    对百姓来说谢淳也算是救人于水火之中,但是对于镇南王和皇帝来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他们都以为谢淳的目标是对方,一边小心防备着,一边给谢淳提供了支持,却没想到他清缴匪患之后顺手平了南召,最后一步直指京城。

    就这么当了皇帝。

    读这书不知是多少年前了,想起这一段剧情宣和还是有些激动,说来谢淳如今虽是平稳继位,到底是少了几分传奇色彩。

    君临天下是做到了,却没有逐鹿中原征战四方。

    不过对大雍,对百姓而言,自然是这样更好。

    如今天灾已经基本结束,之后只会越来越好,有他在,还愁挣不着银子么。

    不要说他为户部想的几个生钱的法子,明年单是商税便不知要多出多少来。

    大雍商业极其发达,将来只会更发达。

    而对于商人而言,商税名目确定了之后,要交的税看着是增加了,但因为明确了下来,中间可以盘剥的地方少了,如今大雍律法规定盘剥商税跟盘剥农税同罪而论,最重是可以斩首的。

    这对于他们而言自然是庇护。

    乾清宫终于全部修完毕,宣和便想着要去瞧瞧,只是被人拦下了,王富贵绞尽脑汁地找了个像样的借口:“殿下千金之躯,乾清宫尚未祭神仙祖宗,不能进去的。”

    他说完就跪下来磕头了。

    很多礼仪宣和其实也不清楚不确定,毕竟是有专门的礼官的,不管干什么,许多仪式繁杂的典礼都有礼官在旁,他跟着做就行了。

    因而也不是很确定是否真有这个


    第136节(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